跳到主要內容

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

:::

應用人工智慧,引領內稽內控的革新之路

內部查核室 江鈺聲

人工智慧(下簡稱AI)的浪潮正以驚人的速度席捲全球,對各行各業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AI從協助人類執行既有任務、跨平台應用的自主完成工作到無處不在的融入人類生活,改變了我們與科技互動的方式。現在AI應用已不再只是效率提升的工具,而是要求企業重新審視自身定位與價值,雖是起於科技的創新,最終將演變成企業核心職能與營運的重塑。 本文推敲在AI越發普及的背景下,對於內部稽核與內部控制領域之影響,稽核單位該如何協助企業強化法令法規遵循與擘劃稽核遠景,藉此應對挑戰、擁抱機遇並掌握人工智慧所伴隨而來的風險,進而實現從「監督與合規」到「策略顧問與價值共創」的蛻變。就筆者觀點,企業勢必盡速建立AI管理系統、同時加強員工AI素養與使用規範訓練以及培養員工的批判性思考與人性化價值,透過相應的風險管理機制,控制AI所帶來的風險,如:錯誤生成內容、缺乏情境理解、資訊安全、隱私保護、偏見與道德等問題,以確保AI的應用是安全且符合倫理規範。

強化AI法令法規遵循與落實合規評估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早於2019年提供AI發展相關建議,今年更發布新興科技前瞻性治理框架,為世界各國制定具前瞻性AI政策提供參考,其中包含以人為本、公平、透明與可解釋性、安全與可歸責等基本價值。各國對AI之要求,無非都是從上述價值衍生出相對應的具體措施,而本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也在2024年6月提出金融業運用AI指引,包括建立治理與問責機制、重視公平性及以人為本的價值觀、保護隱私及客戶權益、確保系統穩健性與安全性、落實透明性與可解釋性、促進永續發展等六大原則。 筆者認為不論是作為AI系統的使用者或是提供者,皆有責任識別AI系統的發展過程,於系統生命週期各階段所產生之風險,並制定控制措施。稽核單位更須預先了解AI系統之法令法規、國際標準與相關指引、技術發展等內容,用以設計適合之稽核項目與查核程式。舉例而言,該如何稽核AI系統是否對特定群體產生不公平、偏見或歧視等風險?首先,我們可以從資料層面著手,分析AI系統之訓練資料,能否充分反映真實世界的多樣性,包含不同性別、種族、年齡層、文化背景等群體的資料,檢視是否設置資料輸入之偏見審核機制,了解資料處理階段,訓練資料是否經適當檢測並移除資料中可能的偏見,並有無適時修正資料中的不平等性;再者從模型設計與開發層面切入,評估AI系統所使用之演算法,是否採專門設計的公平性演算法來訓練模型,這類演算法會在優化模型表現的同時,也考慮到對不同群體的公平性指標,或是否建立並監測公平性指標,如:群體平等性、機會平等性,以驗測模型對所有群體都提供公平;最後則從監控層面察看,檢視在AI系統上線後,是否持續監控其對不同群體的表現、異常事件因應與調整措施,確認相關使用者回饋管道及人工審核機制,讓受影響的群體能夠反應AI系統的不公平行為。 除金融業運用AI指引之外,亦可以參考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發布的人工智慧風險管理框架,幫助企業思考和管理AI風險,並評估AI系統的可靠性、可解釋性與公平性等。此外,若是涉及個人資料與隱私保護議題,則可以參酌新加坡的AI推薦與決策系統中之個人資料使用諮詢指引。

擘劃內部稽核遠景與轉型策略

鑒於傳統的稽核模式難以有效應對AI系統衍生的各類風險,稽核人員必須具備更前瞻的思維,從被動的事後審查轉變為主動的風險偵測與災難預防。然過程中,運用AI協助稽核單位的轉型已勢在必行,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升級,更是一種角色再造與價值提升,從根本上改變其思維模式與工作方式,憑藉AI賦能,讓稽核人員可以從繁瑣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高價值的風險分析與策略諮詢上,運用AI進行高風險異常偵測、持續性稽核,甚至更及時的整合與協同第一、二道防線調整控制措施。 本室近年來積極參與國際內部稽核年會,持續關注全球稽核與內控領域之最新發展趨勢及應用。今年第一季已完成次世代稽核平台之概念性驗證,藉由建置平台,以集中協作方式和整合各系統資源,串接審計、ESG、法令遵循、資安情資等訊息,除了可以增進與監理機關、第三方供應商及子公司之間的互動與資料傳遞,也提高稽核報告內容之可信度和來源真實性,更可及時與相關單位意見交流,將治理、風險和合規流程整合在一起,對本公司實施精準的稽核作業,主動管理風險,並實施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時,透過平台及時觀察與分析內控情形及執行風險評估作業,創建稽核分析流程,實施持續監控,與追蹤改善情形,應用AI主動識別本公司潛在風險,找出控制缺口的根本原因,並驅動內部稽核與內部控制再一次精進與革新。

結語

據世界經濟論壇今年所發佈的全球風險報告,AI技術所造成的不良後果,未來十年將攀升成為的重大科技風險,這也是歐盟、美國、日本等國家制定AI相關法規時,不約而同的強調AI的透明、可信賴、公平、道德與問責。然AI系統的風險並非來自技術本身,而是源自於AI的開發者、訓練師與AI學習的資料來源。筆者看來企業至少應該從合規的角度,參採國內外AI法令法規之合規要求,妥適擬定AI系統之控制目標與措施,確保該系統係以人為本,落實友善的服務。 下一個世代的稽核人員不僅要懂會計、財務和法規,還需要熟悉數據科學、資訊安全與AI相關知識,方可有效應對AI系統所帶來的多維度風險,並能與技術人員有效溝通。在AI日益自動化的世界裡,培養獨立思考與人性化價值是相當重要的,稽核人員的人文智慧,包括批判性思維、溝通協調能力與道德判斷等,這些都是無法被機器取代的寶貴資產,定能幫助企業在擁抱創新與控制風險之間取得平衡,稽核工作已然從事後被動的「抓錯」,轉向事前主動的「賦能」與「領航」。

回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