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

:::

舊系統 新技術 延續系統新未來-期貨結算系統

資訊規劃部 羅永立

民國86年9月期貨交易所成立,本公司應主管機關指示,接受期交所委託辦理期貨結算系統之開發及維護,並於87年7月上線,一直運行至今。當時選用了「PowerBuilder應用開發工具」結合Syabse資料庫,建立了當時現代化、具豐富視覺顯示的商業應用視窗系統-「期貨結算系統」。

「PowerBuilder應用開發工具」在當時以具有容易使用、高生產力圖形化介面及結合重度的資料庫導向等特點,提供開發人員快速建立主從式架構之視窗應用系統。然而時至今日,隨著開發技術的演進、網路的快速發展及網路資訊安全的重視,PowerBuilder開發工具在台灣已無可以提供原廠服務之合作廠商,而主從式架構系統於現今之網路環境亦面臨資安的挑戰,為了提供符合資安標準架構,確保系統長期穩定維運,本公司於107年開始評估汰換「PowerBuilder應用開發工具」。

為了確保轉換順利,本公司資訊部門進行了超過2年的討論與評估,包含了技術及架構的選擇、新技術的學習、先導程式的驗證、廠商評選及採購程序等作業,本公司於110年7月正式啟動「期貨結算系統轉換建置案」,並規劃了為期2年的轉換作業,計畫從現行主從式架構的單機應用程式轉換為多層式架構之網頁應用程式。在整個轉換的過程中,為了確保期貨結算系統每天的正常運作,面臨了需同時維運2套系統並確保功能的一致性,及協助期交所業務人員適應新系統介面的挑戰,經過了詳盡的評估及相關單位的協同合作,轉換案得以順利完成轉換作業,並提前於112年5月上線。

整個轉換過程的順利進行,除了依靠資訊部門的堅持與努力,更仰賴於業務人員的支持與配合,才得以完成這項艱鉅的挑戰。整個轉換作業可分為以下幾點說明:

一、期交所的支持與合作:期貨結算系統的變更,將衝擊期交所業務人員的現有操作習慣,轉換過程中的調適及新系統的功能驗證,更是需要期交所業務單位的全力支持及協同合作。為此,資訊部門與期交所業務單位於整個轉換過程中,陸續召開了多場資訊協調會,除了說服期交所業務人員可能面臨的操作習慣調整,還選定了每個業務單位的協調窗口,以配合後續新系統功能的驗證作業及優化新系統的操作介面。

二、技術與架構的標準化:資訊部門考量了系統的未來性,陸續就系統架構、程式語言、開發工具、應用程式框架及作業平台進行詳盡的評估與討論,最後確定了前後端分離之系統架構,並制定了相關程式語言規範及報表工具一致性,也藉此機會開始了公司資訊架構與技術標準的整合。

三、先導程式的驗證(POC):為了確保原系統功能,皆可順利移轉至新系統架構,資訊部門分析了3種重要類型的交易型態,更是邀請3家不同的資訊廠商協助開發先導程式,以確認系統轉換之可行性。

四、敏捷式開發方式:採用敏捷式開發模式,以2周為一周期進行系統交付,同時每日召開15分鐘晨會確認專案進度與彙整問題,同時搭配Azure Devops工具有效控管3百多支交易之分階段開發、測試案例管理、問題單管理、專案版本及專案進度即時追蹤。

圖片

五、分階段上線及新舊併行原則:為確保轉換作業順暢,讓業務人員逐步熟悉新系統介面及操作方式,以交易類型及執行頻率進行分類,規劃了三階段分批上線的作業,同時持續維運舊系統,以新舊系統併行方式,有效降低業務人員適應新系統的壓力,三階段上線原則說明如下:

1.第一階段:先轉換「基本資料維護類交易」共96項交易,於111年7月上線。上線後,日常作業仍以執行舊系統交易為主,並以新系統交易為輔;此階段主要讓業務人員熟悉新系統介面與操作方式。

2.第二階段:轉換執行頻率高(每月至少一次)之「日常作業必要交易」共137項交易,於111年12月上線。上線後,日常作業開始以執行新系統交易為主,尚未轉換之交易或新系統執行不如預期時,仍可即時切換舊系統執行,避免作業中斷的壓力。

3.第三階段:最後轉換「週期長及罕用交易」共124項交易,於112年5月上線。上線後,全部作業皆以執行新系統交易為主,舊系統則轉為備援用途。

圖片

本案採用了標準化共用 元件及框架之設計,有效提升同類型 交易之開發效率,同時優化大量線上查詢交易之處理效能,亦提升報表產製效率,提供了期交所更優質之操作介面及提升服務品質,新的系統架構導入了前後端分離的多層式設計,得以適應現代網路環境和提高系統的資訊安全,有效強化資安機制,使得系統更具彈性和擴展性,能夠更好的適應未來的業務需求。 截至今日,新系統自第一階段上線已運行將近一年半,全系統上線亦已順利運行半年,舊系統已規劃於112年12月下線。展望未來,「期貨結算系統」將持續以新的技術架構為期貨市場提供服務,並不斷的持續優化系統相關作業,以期提供更好的服務,同時將持續關注新的科技趨勢,並積極尋求創新,以滿足日益變化的市場需求,並確保系統的穩定與持續運作。

回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