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

:::

基金投資行為大大不一樣─年輕族vs年長族

證基會助理研究員 郭怡君

為使我國資產管理業者能提供更符合投資人需求之服務、規劃更符合投資人需求的新商品,提升行銷與業務經營之效率,證基會進行「2021基金投資人投資行為與偏好問卷調查分析」,茲摘錄重要研究成果分享。本次回收4,096份有效樣本,除統計目前基金投資人的行為模式與偏好回覆結果,也將投資人基本資料予以分類,觀察不同類型投資人之行為。整體而言,年齡是影響基金投資行為非常明顯的因素,投資人獲得購買基金資訊管道來源、購買途徑及購買通路等,年輕族和年長族明顯有所差異,本文將基金投資人年齡劃分為29 歲以下、30~39 歲、40~49 歲、50~59 歲以及60 歲以上等5 組,探討不同年齡族群投資人行為差異。

一、不同年齡基金投資人資訊管道來源不同

詢問不同年齡投資:購買基金時透過哪些途徑獲得資訊?調查結果顯示各年齡層均有半數以上會透過「財經相關網站(如各大新聞網、StockQ等)」取得基金資訊,但40~49歲族群有相對最高比例(61.6%)是透過此管道獲得基金資訊【詳圖1】。 另年輕族更常由「網路理財討論區」、「部落客/YouTube」獲得買基金資訊,經此兩種資訊管道之比例,均大致呈現隨年齡上升逐漸下降之趨勢。30~39歲透過「網路理財討論區」獲得基金資訊之比例逾四成,至60歲以上該比例降至約二成。29歲以下透過「部落客/YouTube」之比例約24%,至60歲以上該比例降至僅5.5%。 圖片

圖1:請問您從哪些管道得知買「基金」相關資訊?(最多可複選3項) 相形之下,年長族更常透過「報章雜誌」、「銀行」、「投信顧公司」獲得購買基金資訊。29歲以下透過「報章/雜誌」獲得基金資訊之比例約4.9%,該比例隨年齡逐漸上升,至50~59歲達21.8%。29歲以下透過「銀行」獲得基金資訊之比例約25.1%,至於60歲以上達36.8%。29歲以下透過「投信顧公司」獲得基金資訊之比例約13.6%,至於50~59歲達31.8%。

二、不同年齡基金投資人購買基金途徑不同

本調查亦研究不同年齡層投資人的基金購買途徑,雖然同一投資人可能同時均由手機、電腦網頁或臨櫃購買,本次調查要求選擇最主要一種購買途徑。 調查結果顯示【詳圖2】:整體而言,使用「電腦網頁」購買基金比例均最高,尤其40~49歲投資人高達六成用「電腦網頁」購買,年齡50歲以上的投資人亦均過半數用「電腦網頁」購買基金。 另年輕族用「手機APP」購買基金之比例較高,30-39歲投資人用「電腦網頁」購買之比例,已降至略低於五成 (49.8%),但用「手機APP」購買之比例,則反增至四成(40.9%),這使使用兩種途徑差距明顯縮小;而29歲以下投資人用「手機APP」購買比例,更逾六成(62.9%),遠超過使用「電腦網頁」購買比例(27.7%)。使用「其他非網路」購買基金之比例則隨投資人年齡增長而上升,至60歲以上透過「其他非網路」購買增至35.7%。 圖片 圖2:請問您主要透過什麼途徑買基金? 由上已知「電腦網頁」為最普遍的購買途徑,但年輕族更傾向透過「手機APP」購買基金,年長族則較可能透過非網路途徑購買。進一步調查投資人主要購買基金之通路,請先前選過使用「手機APP」或「電腦網頁」購買者選擇目前最主要一種網路通路,並請先前選擇慣用「其他非網路」購買者,選擇最主要一種實體通路(為方便分析,以下內容暫不考量少數非主要通路之樣本)。 調查結果顯示:慣用以「手機APP」購買基金者而言,「銀行」為49歲以下慣用APP者最主要之線上通路,且隨年齡越低選擇「銀行」比例相對越高,29歲以下該比例達37.7%。50歲以上慣用APP者則最多選擇「投信/投顧公司」為主要線上通路,選擇該類通路比例均達三成以上。而「證券公司」亦更受年輕慣用APP者青睞,29歲以下有26.4%選擇「證券公司」為主要線上通路,該比例隨年齡下降,至於60歲以上僅約11.7%。而「基金網路銷售平台」相對似乎不特別吸引使用APP年輕族,「保險公司」則不論年齡使用APP者均僅3%上下。 調查結果顯示:對使用「電腦網頁」購買基金者而言, 39歲以下多選擇「基金網路銷售平台」為最主要線上通路,尤其29歲以下高達47.2%,但該比例隨年齡下降,至40歲以上該比例降至低於三成。「投信/投顧公司」仍受年長族青睞,60歲以上使用網頁購買者近四成選擇此線上通路。而「銀行」對於29歲以下似乎相對不具吸引力(23.3%),但30歲以上穩定約有三成選擇此線上通路。慣用網頁者選擇「證券公司」為主要線上通路比例普遍不高,但年輕族選擇此類通路之比例略高於年長族,「保險公司」則不論年齡,使用網頁者選擇該通路之比例均不高。 若進一步將慣用「手機APP」與慣用「電腦網頁」購買之投資人進行比較,可觀察到「銀行」相對更能吸引使用APP購買基金之年輕投資人,39歲以下慣用APP者,選擇此類線上通路比例明顯高於慣用網頁者,40歲以上兩種慣用途徑者該比例差距則不大。而「基金網路銷售平台」則與銀行情況相反,相對更吸引慣用網頁之年輕投資人,尤其29歲以下慣用APP者,選擇此類線上通路比例僅14.7%,同年齡慣用網頁者該比例則高達47.2%,年長族兩種慣用途徑之差距較小,但整體而言,慣用網頁者較可能選擇「基金網路銷售平台」為主要線上購買途徑,推測可能因目前國內銀行業者APP開發普遍較成熟,基金網路銷售平台公司APP仍在初期階段造成此差距。「投信/投顧公司」對兩種慣用途徑者均更受年長族青睞;「證券公司」對兩種慣用途徑者均更受年輕族青睞,但各年齡慣用APP者均更傾向選擇「證券公司」。 主要透過實體通路購買基金的投資人,調查結果顯示:「銀行」在實體通路中無論年齡均大獲全勝,顯見銀行業在實體通路長期耕耘的實力,且「銀行」對年長族的優勢更加明顯,60歲以上慣用實體通路者,該類通路之比例達六成。另線上通路中相對較低的「保險公司」,於實體通路中則奮起,且更受慣用實體通路年輕族青睞,39歲以下慣用實體通路者選擇「保險公司」比例(18.2%、24.7%)較「證券公司」(18.2%、18%)或「投信/投顧公司」(16.7%、14.6%)均不遜色。

三、不同慣用購買途徑的同年齡投資人也不同

雖然調查結果可觀察出年齡為影響基金人投資行為的一大因素,但部分差異也可能受其他因素影響。以下分析投資人基金資訊來源之差異時,同時將投資人的年齡與慣用購買基金途徑納入考量。 投資人是否由「財經相關網站」取得基金資訊?調查結果顯示:雖不同年齡有所差異,但慣用APP或慣用網頁者,大致均有六成上下投資人會由「財經相關網站」取得基金資訊,而慣用實體通路者則僅大致約四成上下會由「財經相關網站」取得基金資訊。 投資人是否由「網路理財討論區」取得基金資訊?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無論哪種慣用途徑,年輕族經「網路理財討論區」取得資訊之比例均較高,慣用實體通路者由「網路理財討論區」取得基金資訊比例低於慣用APP或網頁者。 投資人是否由「部落客/YouTube」取得基金資訊?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無論哪種慣用途徑,年輕族透過「部落客/YouTube」取得資訊之比例通常較高,但慣用手機APP者更有透過「部落客/YouTube」取得資訊的傾向,慣用實體通路者則較不傾向運用此資訊管道。 投資人是否由「親友」取得基金資訊?調查結果顯示:雖不同年齡有所差異,但慣用實體通路者較慣用APP或網頁者通常更容易向「親友」取得基金資訊。 投資人是否由「報章雜誌」取得基金資訊?調查結果顯示:年長族透過「報章雜誌」取得資訊之比例通常較高,但各慣用途徑者者之差異則相對沒有如此明顯。

四、結論

在「2021基金投資人投資行為與偏好問卷調查分析」調查研究中,透過年齡與基金資訊管道之交叉分析,觀察到年輕族更常由「網路理財討論區」、「部落客/YouTube」獲得買基金資訊,而年長族更常透過「報章雜誌」、「銀行」、「投信顧公司」獲得購買基金資訊。 透過年齡與慣用購買基金途徑之交叉分析,觀察到「電腦網頁」為最普遍購買途徑,但年輕族相對更常由「手機APP」購買,年長族更常由「非網路管道」購買。「銀行」對於慣用APP和慣用實體通路者均為最受歡迎的通路,而「基金網路銷售平台」更受慣用網頁年輕族之喜愛,「投信/投顧公司」則更受慣用網頁年長族之喜愛。 除不同年齡之差異,投資人獲得基金資訊管道之來源也與其慣用購買途徑相關,慣用實體通路者較不常經由「網路理財討論區」、「部落客/YouTube」取得資訊,但較常由「親友」取得資訊,而熟悉網路的投資人同時更傾向透過線上管道獲取基金資訊及購買基金產品。透過這次問卷調查,得以量化數據更客觀呈現這些不同投資人之行為差異,可作為資產管理業者推廣業務予各年齡層投資人之參考。

回最上方